Wednesday, April 7, 2010

钓鱼物质与精神文化


钓鱼活动在马来西亚有多久的历史,相信没有人能够给我们一个肯定的答案。在很久以前,也就是公元2世纪左右(大约是中国汉朝时期),已经有人类文明在这片土地出现,但是那个时候是否已经有人开始钓鱼,那是个谜。

钓鱼的文化被推广,是上世纪英殖民时期开始。当时的马来半岛和婆罗洲大部分土地都是荒山野岭,人人忙着开荒及养家糊口,能够享受钓鱼消遣的人,相信屈指可数。那个时期的本土钓场,无论是淡水还是咸水,到处都是处女级的。直到上世纪50年代,流过霹雳州江沙的霹雳河,河中的巨型独目鲤还垂手可得。甚至是到了80年代,中央山脉中的一些山河上游,还能够见到“水潭泛红”的奇景!(红吉罗浮上水面,多到令水潭产生一片红影)。

在国家经济飞速成长,人口也飞速增加的情况下,作为重要蛋白质来源的鱼,需求量也自然大增。加上钓鱼和捕鱼技术方面亦急速发展,本土水域的鱼源可说是每况愈下。10多年前土生钓鱼杂志粉墨登场,造成钓界激荡,各种新的钓鱼技术、钓具装备知识、新钓场资讯不断地带给本土钓鱼人很大的冲激!由是者,世界各地的钓具工艺也在这个时期突飞猛进。

今时今日,本土钓鱼人在钓鱼技术方面有了一定的水平,所使用的钓具也堪称“时代最佳工艺品”,可是却有越来越多人抱怨钓况不如从前。我们(马来西亚钓鱼人)吸收了先进国的各种钓法、资讯和经验,可以说是不落人后了。不过,我们的钓鱼精神文化,似乎没有和技术及工艺文化(钓鱼物质文化)并进......

文化可分成两个层面,即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。钓鱼的物质文化,我们已经拥有,可是精神文化方面,我们却似乎没有取得同步的进展。大部分钓鱼人利用了最佳的物质文化(钓技和钓具),去获得钓鱼时的最大收获和满足,但是却没有留意过精神文化的重要性。

什么是钓鱼精神文化?即自律的钓鱼态度、正确的钓鱼德行与对环境和鱼的爱护行动。我见过不少使用最先进钓具,拥有优秀钓技的钓鱼人,钓鱼时大鱼信手拈来,可是吃了饭随手就将饭盒及塑料袋随地乱扔。也有人对渔获施以虐行及无节制滥取,或在钓鱼时没有充分与伙伴配合,损人利己。这些,都是没有钓鱼精神文化的例子。

钓鱼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,好比天秤,当一方过多一方过少时,带来的后果是不良的。物极必反,器满则倾,能够看到这一点,能够把钓鱼文化天秤平衡起来的,才是有远见的成熟钓鱼人,你认同吗?(本文刊于钓鱼秘笈第123期)